日韩欧美亚洲综合,国产人妖另类专区,四虎影院网址大全,国内一级野外a一级毛片

   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海國圖志

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海洋攬勝

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      

              龍宮探寶

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    

              人類與海

  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海的兒女

                  

               

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有話要說

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   

              相關(guān)資源

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 國家海洋局
               中國海洋信息網(wǎng)
               中國海洋報
               中科院海洋研究所

               

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 

                 

                  海洋博物館 > 龍宮探寶 > 探索海洋奧秘 > 近代海洋考察   
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

              海洋考察時代

                18、19世紀,近代海洋科學(xué)考察開始興起。 18世紀以后的海洋探險逐步開展了對海洋環(huán)境和資源的初步觀測,如測溫、測深、采水、采集海洋生物和底質(zhì)樣品等,因而可以稱為海洋考察更確切。但這一階段的海洋考察,其研究內(nèi)容是零星的,涉及的海洋空間也是局部的。直到17世紀人們還普遍認為只有表面海水是咸的。1673年,波義耳發(fā)表了他研究海水濃度的著名論文,指出所有深度的海水都含有鹽分,從而改變了當時認為只有表面海水是咸的流行看法。 1772年,拉瓦錫通過化學(xué)分析,發(fā)現(xiàn)海水中含有多種碳酸鹽、鈉鹽、鎂鹽等成分。到1865年,人們已經(jīng)從海水中分析出了27種元素。

              考察人員在施放采水器

              用塔納聲波定位儀探測
              海洋的深度

                18世紀,著名的庫克船長進行了三次探險航行。他在南太平洋發(fā)現(xiàn)了社會群島,并到過南極圈以南和白令海。他是第一個精確測量經(jīng)緯度的探險家。 1839一1843年,英國人羅斯爵士領(lǐng)導(dǎo)了著名的環(huán)繞南極的探險航行,當他航行到南大西洋時,用繩子測得了2425英特(4432.9米)的深度記錄。羅斯也因此被稱為大洋精確測深第一人。在19世紀,進行海洋測深的器具主要是麻繩和鉛錘。麻繩的伸縮性較大,影響測深精度,所以,后來麻繩又被鋼絲繩所替代。1854年,美國海軍見習(xí)官布魯克發(fā)明了可以精確確定重錘觸底時刻的裝置(即在測深的末端加上能分離的重物,當繩端觸底時自動脫落),從此以后,測深的精確性才有了保證。這種比較原始的測深方法,在幾千米深的大洋每測一次深度就得花幾小時,所以直到1923年全世界僅僅積累約1.5萬個大洋測深記錄,人們還認為大洋底的形態(tài)是平緩而單調(diào)的。由于缺乏深海拋錨技術(shù),大洋測流比測溫和采水更困難。因此,深海直接測流的資料很少,當時主要利用航海日記資料來了解海流知識。據(jù)此,弗蘭克林1770年發(fā)表了灣流圖。從19世紀40年代開始,美國海軍軍官默利廣泛收集了以往的航海日記資料,編纂出版了大西洋海面風(fēng)場和海流圖,于1855年出版了《海洋自然地理》一書。書中對他所編的風(fēng)場和流場做出了解釋。他根據(jù)海洋中溫度和鹽度不均勻的事實認為,密度差異是形成海流的一個原因。該書被公認為當時海洋學(xué)的一本重要著作。  

              “挑戰(zhàn)者”號科學(xué)家在用拖網(wǎng)采集海底生物

                除了測深以外,人們還對測溫進行了探索。西克斯發(fā)明了一種老式溫度計。它可對最高、最低溫度進行測量,以此可以測量海水表面以下的水溫。俄國“希望”號和“涅瓦”號于1803-1806年環(huán)球航行中所用的就是這種溫度計,測溫的最大深度為336米。到19世紀40年代,測溫深度已經(jīng)超過2000米,到19世紀60年代末已達到4000米。通過當時多次的溫度觀測,發(fā)現(xiàn)大洋溫度隨深度逐漸降低,水溫在深層降到l℃左右,在高緯地區(qū)的深層可達到0℃左右。這樣,長期流傳的認為大洋深處充滿4℃海水的錯誤觀點被摒棄了,并且初步揭示了海洋溫度空間變化的復(fù)雜性。1874年,英國人制成了顛倒式溫度計,這是海洋測溫技術(shù)的重大革新,它大大提高了海洋測溫的精度。現(xiàn)代的顛倒溫度計就是在此基礎(chǔ)上改進而成的。  

                對海洋生物資源的研究,直到19世紀初才比較快地發(fā)展起來,而且主要限于淺海和大洋表層的生物采集和分類。 1840年,福布斯首先開始了海洋生物與環(huán)境關(guān)系的研究。他發(fā)現(xiàn)生物種類隨深度增加而不斷減少,提出在海面300英尋(約600米)以下沒有動物存在。這樣的論點在當時是很自然的,因為既然深層海水被認為是停止不動的,其溶解氧將因得不到補充而消耗殆盡;另外估計動物也難以承受深層海水的高壓環(huán)境。人們在相當長的時間內(nèi)對福布斯的觀點深信不疑。后來由于多次從海洋深處發(fā)現(xiàn)動物,他的這種論點才開始動搖。 30多年后,由于“挑戰(zhàn)者”號環(huán)球考察的成功,才使大家最終放棄了這個錯誤觀點。  

               [下一頁]